集意軒的由來
中學四年級的時候,大伙兒一起去參選學生會,內閣的名稱就叫集意軒,意思是集合大家的意見而做事.選舉時大家都非常有幹勁,並且爆冷羸了中六的學長,成為學校有史以來首個由中四學生組成而當選的內閣.但真正工作的時候比選舉要難得多,那時候我是沒有經驗,所做的事都不能得心應手.再加上那時候的責任感還是很差,選羸後就提不起勁來,還時常和一個肥老師爭執.結果我自己什麼重要的事都沒做過就過了一年,回想起來真的是對不起我的朋友和有投票的人.
來到美國後,一向中文很差的我漸漸喜歡上用中文.我覺得我們中國三千多年的文化比現今所有的文化都要古老,都要珍貴.所以我都喜歡用中文,最可惡的就是那些在中文裡不時放些英文的人.但是潮流卻是向可惡那面吹,越來越多人喜歡在說中文的時候不必要的加上英文,有時真的覺得有點心傷,感到西方文化逐漸把中華文化侵蝕.所以我很想做點事來改變這不健康的風氣.
年紀大了,變得喜歡看新聞和看書,雖然還是很愛看電視和電影.看報的時候,也會留意中學時代完全不看的副刊.不計風月版的話,其實副刊的內容非常有意思,可以學到的東西其實很多.上年暑假的時候,幫我姨買了十多本蔡瀾的散文集,我看了幾本,內容倒有是風趣且有意思的.之後一直都很想自己去寫一些雜文,再收集一些朋友寫的短篇文章,做一個網站.集合一些有意思的文章,就是現在集意軒的意旨了.
Sky 2003年夏
|